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通讯员 崔冰心
7月29日,河南省人民医院E28手术室,一场关乎两条生命的无声战斗悄然打响。无影灯亮起,空气仿佛凝固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手术台上——那里躺着孕36周的李女士,她的左肘关节严重粉碎骨折。一个多学科顶尖专家团队,要在黄金救治期内,为她完成一场超高难度的手术,目标只有一个:母子平安,零感染、零早产!
飞来横祸:孕妇骨折,进退两难
半个月前,济源市的李女士不慎摔倒。这可急坏了家人和医生:孕36周了,肚子里的小宝宝怎么办?普通的X光、CT检查辐射大,怕伤着胎儿!当地医院只能用核磁共振检查。模糊的影像结果揪紧了所有人的心:左肘骨头粉碎错位,碎得一塌糊涂!
这伤太重了!粉碎性骨折如果错过最佳手术时间,李女士的胳膊功能可能永远无法恢复。但给怀孕晚期的孕妇动手术?风险太大了!麻醉怎么选?万一手术中刺激太大,引起宫缩早产怎么办?胎儿能承受吗?每一个环节都像踩在钢丝上。
当地医生果断建议:“快!转上级医院!”几经周折,李女士和家人赶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。
展开剩余78%“看到她时,那份钻心的疼和对孩子不顾一切的守护,都写在眼睛里。”接诊的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、骨科研究所所长刘涛教授心头一紧。时间就是关节功能,更是两条鲜活的生命!刻不容缓,他立刻拉响了警报——启动多学科大会诊!
精准破局:多学科联手,定下“不可能”方案
“手术必须马上做!关节变形太严重,再拖下去,这只手就废了!”会诊室里,刘涛教授斩钉截铁。
最大的难题摆在眼前:**如何在胎儿绝对安全的前提下,完成这台复杂骨折手术?
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祝参点出关键风险:“全麻药能透过胎盘,可能抑制胎儿呼吸!我们必须全程守着,做好万一早产的万全准备!”
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医师崔明珠紧接着提出了破局之策:“可以用超声引导做精准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!只让手术的手臂彻底失去知觉,身体其他部位,尤其是肚子里的宝宝,几乎不受麻药影响!”
但这意味着,李女士要在手术全程完全清醒。她得忍着不适,保持特定姿势,配合医生。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可能的疼痛刺激,随时可能诱发宫缩,导致早产甚至胎儿缺氧!医生们不仅要和碎骨搏斗,还要和时间赛跑,更要安抚好清醒妈妈的情绪,确保胎儿安稳。
挑战前所未有!要在孕妇清醒状态下,又快又准地完成骨科界公认高难度的关节粉碎骨折复位固定,还要把一切可能的风险死死摁住,目标——**零意外!
面对这几乎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,参与会诊的专家们没有一丝犹豫:“风险再高,生命至上!我们多学科联手,为两条生命护航!”
生死竞速:毫米之间,守护心跳
上午9点,手术室气氛凝重。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精密操作正式开始。
崔明珠主任紧盯着超声屏幕,引导穿刺针,将麻药精准送达目标神经。另一边,护士们小心翼翼地为李女士隆起的腹部盖上厚厚的铅衣,筑起一道保护胎儿的“钢铁屏障”。
无影灯下,刘涛教授和助手们屏息凝神。他们要在孕妇清醒、不能用常规透视设备(避免辐射)的条件下,仅凭经验和手感,将粉碎的骨头一块块拼回原位,并用钢板螺钉固定——精度要求达到毫米级!这难度,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!
“咔嚓…咔嚓…”细微的操作声在寂静的手术室里格外清晰。刘教授手持器械,轻柔地探查着骨折端。突然,李女士的手臂轻轻一抽。“碎骨头扎到肉里了,现在要取出来复位,可能有点不舒服,别紧张!”刘教授一边柔声安慰,一边手下动作不停,“修补骨头啊,就像你怀小宝宝一样,都得有耐心,一步一步来。”
趁着李女士稍一分神,刘教授眼疾手快,迅速将一块钛合金钢板稳稳贴合到骨面。医护人员也轻声细语地和她聊着天,分散她的注意力。细心的护士还垫上了软软的海绵枕,缓解她长时间侧卧的不适。
“坚持住!最后三枚螺钉了,我们一起倒数20个数!”手术团队互相打气,也鼓励着李女士。
当最后一枚螺钉拧紧,X光片(在严格防护下短暂使用)显示:碎裂的关节被完美复位,钢板螺钉严丝合缝!从切开到固定完成,全程不到1小时!
几乎同时,胎心监护仪上传来了稳定有力的“咚咚”声——142次/分! 那是新生命健康跳动的证明!
“母子平安!手术成功!”紧绷的弦终于松了下来,喜悦瞬间充盈了手术室。
“那一刻,我们守护的不仅仅是断掉的骨头,”刘涛教授事后感慨,“更是手术台上一个,和肚子里那一个,两个即将相遇的宝贵生命。”
术后,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,李女士恢复得很快,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,受伤的左肘关节也能慢慢伸展了。更令人欣慰的是,肚子里的宝宝各项指标一直稳稳当当,安然无恙。
富深所配资-南宁配资公司-配资门户首页地址-股票的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